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
发表时间:2022-01-20 16:52 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 叶锋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它给教学带来越来越多的便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需要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这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及价值,因而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进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传统文化 反馈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但信息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让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通过新的途径展现出来,这成为了实现当代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在新时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已变为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及内容,这利于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及让学生的更好发展。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根植在中华历史与实践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它们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不但可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而且还满足了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让学生更热爱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在。 一、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优势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电视、电影、网络上都能了解到传统文化,例如,这几年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通过精美绝伦的图像效果及饱含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让更多人关注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一些优秀的动画电影如《大鱼海棠》的创意来源于《庄子·逍遥游》,文本磅礴的气势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为影片的魔幻风格打下了基础。《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封神榜》《西游记》中哪吒这一个全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角色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这样的方式,让原本陌生的传统文化更加生动起来,激起人们的兴趣,对于孩子来说,通过看一部精彩的动画电影接触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可谓寓学于趣。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新的方向,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融合信息技术不但满足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需要,使《道德与法治》的教法学法更加丰富多彩。 二、信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融合教与学的资源 学校可以自主构建的资源库平台通过购买云服务的形式收集资源或者和合作的云平台提供的海量学科资源,丰富备课资源,为教学设计提供保障,可以发动全体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等相关资料。教师备课前可以参考资源库里其他老师的教学思路,对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整理改造。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模式已逐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举个例子,比如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的教学中,对于课本中相关的图片、视频、人物故事、动画等素材收集在一起,筛选并分类,《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课前准备搜集的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在整合素材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影像等素材进行编辑,制作成微课、课件待多种形式。然后再根扰教学设计需求,利用希沃、鸿合、101PPT等软件资源,制作和整合教学用具,如教学课件、调查问卷、互动反馈系统的添加、小组评分机制的嵌入等。 (二)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融合教学设计 不要“为了用而用”是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设计的首要原则。“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是教案设计尤为重要,“以学生为中心”或从“以教师为中心”是会形成两个迥异的设计结果。这一原则需要对教学设计中关于“形成信息技术选择与设计”这一内容进行全新的教学设计。根据学情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平台中形成教学设计。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教学设计,可以先分析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接着制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等,紧接着就是活动的设置,根据不同的环节的重点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据课堂要点,《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我在第一课时安排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民间艺术、活动二:跟着地图,“打卡”民间艺术、活动三:合作探究,了解家乡民间艺术,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整理民间艺术的资料,并通过分享交流感受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让学生将课前整理出来的教学素材进行再整理插入到 Pad 平板电脑里,形成资源包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这过程教师梳理形成纸质版设计,然后根据上课的反馈情况修改并加入学生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预判和解读,并调整教学策略,最后形成板书设计和评价修改环节。还可以将形成的数据保存在云平台以便下回随时调用。 (三)信息技术支持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生成问题的解决 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影像播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投入学习,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的话题引发讨论探究。大部分课堂探究我们都是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传统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都是以口头传汇报为主,亦或是通过书面呈现结果的形式进行。利用 利用信息技术后可以将小组讨论的结果通过 Pad 上传到公屏上讨论,可以有实时的图片及文字产生,加强学生直观感受。在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展示汇报的环节可推送一名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之后利用智能反馈器用白板软件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教师及时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小结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优缺点,鼓励和表扬其优点,指出其不足。还可设置各种奖项,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既进行了本小组自由讨论又通过参与其他组的成果汇报来改进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中的第二环节,在感受身边的风俗后,老师下发到学生手中 Pad 上的“十二生肖”的视频及图像让学生观看,学们通过图片影像激起“对十二生肖”的兴趣,调动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氛围。通过视频展示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十二生肖”。接着,分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与“十二生肖”有关的故事、传说及风俗;然后,各小组派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与“十二生肖”有关的小知识;精彩的故事和影像资料可以投到公展上,全班共同观看。教师再相机进行补充、概括;最后学生再对汇报的结果进行投票,评选出最强解说员等奖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形象的把课堂活动氛围和学生们感兴趣的画面结合起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教学质量有效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通过更加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实现这一目标,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有利。因此,作为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加强重视传统文化渗透的价值及意义,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更高效的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大力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做到不忘本,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复兴。 参考文献: 金妙苗.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回归[J].名师在线,2020(14). [1]宋祥山.以信息技术推动学校教学和管理智慧[J].二中国教育学刊,2016(1):73-74. [2]王运武、于长虹.智慧校园一一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眦].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王慧.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3):70. |